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205节

更新时间:2025-02-06 02:08作者:李渔阅读量:9
    比如家里人生病了、摔跤了之类的,突然人手不够了。
    
        又或者是地里突然出现什么情况。
    
        像是野猪进地里糟蹋庄稼了之类的……
    
        这些都需要人立刻去帮忙处理、也要及时把消息汇报到食品厂让食品厂的管理人员知道。
    
        每个村子承包的人家都不少,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有承包土地,只是多少的问题。
    
        村长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再说村长也不是拿食品厂工资的人。
    
        他会不会为了食品厂的事情尽心尽力全看良心和人品的。
    
        施向南肯定不能把这么重要的计划的一环,寄托在每个村的村长人品过硬上面。
    
        要知道跟食品厂合作的村子有很多。
    
        那么多人里,但凡出现三五个人对于食品厂的事情没有那么上心,就有可能出问题。
    
        这是施向南不能接受的。
    
        所以她除了村长之外,在每个村也都选了人在出现意外时及时处理、也及时通消息给食品厂。
    
        这个人每个月的工资不算高,但对于一年到头只有地里那点收入的庄稼人来说也绝不算少。
    
        施家洼这边,施向南是想她爸多休息的。
    
        她家的地大多都用来给温长冬做实验田了。
    
        还有少部分种了葵花籽、花生、南瓜,到农忙时还都是施向南专门交代了她大哥回家来招短工给他们家的地里干活。
    
        不让施开阳和张秀珍累着。
    
        招短工的钱当然是施向南出的。
    
        她既然想爸妈多歇着,不要太操劳了,好好休养身体,那当然也不会把这个劳心劳力的事情交给她爸来做。
    
        家里那些实验田,温长冬毕竟不能天天来、时时刻刻住在施家洼。
    
        多数时候还是要施开阳操心的。
    
        施向南觉得这点儿工作量就足够保证她爸妈不会闲得无聊,也不会累着了。
    
        自然不会把管理施家洼承包的农户们的事情交给他来做。
    
        施家洼是第一次搞这个承包土地的村子当中面积最大、人数最多的之一。
    
        而施向南的三叔比施开阳小了十来岁。
    
        他也上过学、识过字,人也很沉稳。
    
        施向南把这事儿一说,她三叔就答应下来了。
    
        而施向南的二叔当然也没闲着。
    
        他原先就管着给食品厂收十里八乡的葵花籽、南瓜子、花生这些东西的事儿。
    
        食品厂搞了承包土地后,他也负责跟村子三太爷搭档一起干活儿,种子下来的时候一起称重、给家家户户发种子,收获的时候也是一起忙着称重、送上食品厂开过来的大货车。
    
        严格说起来,也都算是拿食品厂工资的人了。
    
        就算不是,这也都是施向南血缘关系很近的亲戚。
    
        又在一个村里住着,看着她长大的。
    
        过年的时候,要说给钱那肯定不至于。
    
        但是施向南给奶奶、爸妈买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衣裳鞋子的时候,是给她二叔二婶、三叔三婶也都买了的。
    
        这一年的时间里,住在一个村子里的三兄弟的关系前所未有的融洽。
    
        施向南送完了钱和年礼之后,就怂恿着她二哥赶紧的,一起去外头院子里摆弄那三台机器。
    
        飞飞在一旁已经眼巴巴地看着他们俩半天了。
    
        就等着这个呢。
    
        第241章
    
        飞飞本来也不笨,在家已经什么都会说了,长句子也会,语言表达能力没有问题。
    
        再加上这又上了学前班。
    
        半年下来,小男娃更机灵了。
    
        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是在县城里头上的学前班。
    
        虽然只是半年的时间,乍一看好像跟村里同龄的小娃娃们没有什么区别。
    
        可他放寒假回了老家里。
    
        跟村里的小娃娃们一起在村子里到处跑着玩的时候,村里人看见了难免要跟飞飞说话。
    
        这一说就发现了差别。
    
        同龄人里头,飞飞的语言表述能力最强,说话吐字也最清晰。
    
        偶尔还会冒出来一两个村里头没有听过的新鲜词儿。
    
        比如他有次跟人追来追去的。
    
        差点撞上一个大婶儿,对方开玩笑问他这有什么好玩儿的。
    
        小男娃一本正经地回答说:“这样刺激。”
    
        “刺激”这个比较偏书面的词语,就不属于施家洼的人常挂在嘴边的词。
    
        那个大婶儿刚开始还哈哈笑。
    
        回去看见自家孙子比张秀珍的孙子飞飞还大两个月,也在韩家沟上学前班了。
    
        别说能听见他说什么“刺激”,他有时候连自己的鼻子耳朵都能指反了。
    
        到现在五十个数都还数不过来。
    
        哪像飞飞啊。
    
        一百个数都能数了。
    
        村里人发现了这一点后,就开始嘀咕着,县城里头的老师跟村小学的老师到底不一样。
    
        这才半年时间,教出来的娃娃已经能明显看出不一样来了。
    
        往后一年级二年级的……一整个小学算下来。
    
        那得是多大的差距?
    
        以前都只是想象中的,城里头肯定哪儿哪儿都比村子里好。
    
        而这会儿,施家洼的人是亲眼看见了,不一样,真是不一样。
    
        要是以前那肯定是不敢想的。
    
        全家人吃饱饭、娃娃们能上得起学就不错了。
    
        哪儿还敢想着送娃娃去好城里头上学啊?
    
        花不起那个钱!
    
        可这会儿不一样了啊。
    
        施家洼家家户户都给施向南的西施食品厂种地,一年下来少说也能多挣个上千块。
    
        这点钱虽然不多,可有了本钱,他们多动动脑子,做点什么小生意。
    
        就跟施开凤一样的。
    
        不也一样能挣到大钱、一家子都搬到城里头去住么!
    
        到了那时候,家里的娃娃自然也就能在城里上学了嘛。
    
        要说到施开凤。
    
        她在施家洼又是一个跟施向南不一样的传奇女人。
    
        施家洼是个小地方。
    
        他们村里还没有出过离婚的女人。
    
        才听说唐青娥的小闺女施开凤离婚了,带着俩娃娃一起回了娘家来。
    
        村里的老人们不是没有在背后嘀咕几句的。
    
        离婚的女人……
    
        这年头“离婚”还是说起来嫌丢人的事情。
    
        要不是因为施向南在县里头开了西施食品厂,名声比较响亮。
    
        紧接着她又花钱给村里修了通车的大路,然后又接二连三地给家里头盖了三层楼房,买了电视机洗衣机的。
    
        直到这会儿,村子里还是一到晚上就三三两两地搬着板凳到施开阳家院子里看电视呢。
    
        不管去多少人、看多久。
    
        施开阳一家子都从来没有甩过脸子。
    
        电费更是提都没有跟村里人提过。
    
        都在一个村子里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了,谁不知道谁啊。
    
        村子里知道张秀珍抠门的人不在少数。
    
        刚到施开阳家看电视的时候,这些人心里头都做好了要看张秀珍脸色的准备。
    
        他们心里头也很清楚。
    
        一大堆人跑到人家家里来看电视,除了停电的时候,基本是天天晚上都来。
    
        电视要钱、电视、灯泡的电费也得交钱。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