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第160节

更新时间:2025-08-10 06:46 作者:日光融融 阅读量:5
    进入比赛状态,全神贯注。
    
        白一鸣在出发台外面说了一句什么,余乐根本就没有听清,他眼里心里就剩下前面这条赛道。
    
        以及,出发点裁判喊出的那句:“准备!出发!”
    
        余乐身体转动,倒滑出发。
    
        来吧!
    
        他的第一场世界比赛,就在这里展开征程!
    
        没有失败!
    
        一定要成功!
    
        要把自己的所学所想全部展示出来,才不枉转项一场!
    
        第98章
    
        身体朝后滑出, “唰唰”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还有两架无人机飞抵他的头上,移动摄像机也从缆绳的一端出发, 镜头转动,焦距伸缩,锁定他的身体。
    
        余乐知道, 从现在起,他身体的每一个动作, 他的微小失误,都会通过这几个摄像头, 传送到裁判的眼前。
    
        被审视,被比较, 然后打出分来。
    
        或许他的整体印象分一开始会很低。
    
        但是没关系。
    
        他会通过自己的表现,刷新裁判对他的印象!
    
        倒滑出发的身体滑过20多度的斜坡,不断往左侧倾斜,直至来到场边的u形边缘,身体往上滑出半米高, 再落下来。
    
        速度加快了一点。
    
        朝着他计划的第一个道具滑去。
    
        在这里,等待选手挑战的道具一共有四个, 离地只有30公分的平桥,离地80公分的平桥, 并排摆放在最中间的位置。
    
        在这两个平桥的两侧,分别还有一个3米x3米的断桥, 以及一座彩虹桥。这两座桥正是余乐打算挑战的道具。
    
        公园玩法的比赛,自然是选择更高难度的道具更有优势。
    
        哪怕你能够在30公分的平桥上完成450°的上桥, 但裁判依旧更愿意选手挑战270°的彩虹桥。
    
        这是刑世杰说的。
    
        作为国际裁判, 他的审判标准一直符合国际主流, 在帮助自己国家运动员讲解规则问题的时候,也不遗余力。
    
        可惜这次的“欧洲杯”他并没有分配来担任裁判。
    
        余乐打算先挑战断桥,他在国内的最后一场比赛,在“墙”的前面就是一座断桥,他为了挑战“墙”,在这个道具狠下了一番苦功,现在正是完全掌握,状态正好的时候。
    
        毫无疑问,必须断桥。
    
        余乐通过u型边墙,直直来到断桥一侧的平台上,转身目测距离,然后猛的一跳。
    
        向左转体,大于270°上桥。
    
        成功!
    
        双脚稳稳落在桥上,身体不摇不晃,技巧娴熟,平衡和旋转能力得到展示。
    
        桥面的光滑和坚硬,让穿在脚底的滑雪板感觉相当不适,就像木板与钢铁撞击在一起,硬碰硬的触感,桥面的微小弧度更是加大了在上面站立的难度。
    
        但每一个来到这个赛场的选手,最低的要求都是必须在桥上站稳,并且能够从头滑到尾。
    
        站在桥上,并不值得称赞。
    
        不过余乐上桥后,就挺直脊背的动作还是让裁判眼前一亮。
    
        脊背挺直不但会显示出气质,增加好感度,也会让裁判觉得你在“桥上”比较从容。
    
        这是高手的做派。
    
        余乐当然不是什么高手,他只是被柴明放纵着,由着他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重心方法,从未要求过他像其他从基础训练出来的队员,进行固定姿势的平衡技巧。
    
        余乐不需要!
    
        过去十二年的训练,让他的身体有一套自己的平衡机制,有利于他的发挥,也只适合他。
    
        幸运的是这个上了桥就通过脑袋顶上和脊椎一起找轴心的习惯,也特别的漂亮。
    
        就像踩着冲浪板一样的姿态,在从容滑到桥尾时,膝盖只是一曲一绷,身体就笔直的像倒过来旋转的“竹蜻蜓”似的,倏忽间就来到了第二个桥上。
    
        转体180!
    
        桥上跳!
    
        完成的轻松无比!
    
        真正练熟了的动作,对于余乐而言,不比吃饭更难。
    
        他对【桥上跳】这个技巧,太有信心了。
    
        从容落在下半截桥上,余乐又再度站起来,通过头顶正中找到重心的同时,他身体的每个部件也在以脊椎为主,进行着一系列犹如精密机器一般的调整。
    
        当他再度站直的时候,就代表他的重心已经稳了。
    
        不过也因为他有一个往上站立的过程,因而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身体此时还在桥上,以非常快的速度滑行,一旦距离过短,余乐就无法接连做出更加复杂的动作。
    
        下桥。
    
        余乐只是转了一个90°,正面落地。
    
        侧面的倒滑上桥已经展示完成,接下来就是正面的挑战。
    
        余乐看上的是这个区域最特殊的道具。
    
        “屋顶”。
    
        如果一定要形容,这个“屋顶”就像华国古代的房子,三角形的屋顶,最顶端是屋脊,长度为六米。
    
        屋脊一侧则是倾斜的角度,还雕刻有瓦片的文理。
    
        当然这个设计并不是为了致敬华国建筑,实际上在奥国的村子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种瓦片似的老房子。
    
        这个设计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不过如果只是这么一个设计,它最多就是造型奇特一点,只要选手选择从屋脊上滑过,就是最普通的平桥。
    
        大赛组费尽心思设计的特色道具,怎么可能就是一座平桥那么简单。
    
        首先这个“屋顶”位于深坑里,整个深度大概是一米,与平台落差是80厘米,也就说总体高度是1.80米。
    
        “屋顶”一圈也边缘大概是30厘米的距离。
    
        选手必须克服一定的深坑恐惧,跳到瓦片上。
    
        对!
    
        只能跳到瓦片上!
    
        为了杜绝选手把屋脊当成平桥挑战,大赛组在屋脊的起跳位置上设计了一个20厘米高的椭圆形装饰品。
    
        你要有本事从深坑30厘米外,跳出1.20米,越过椭圆形装饰物,跳上屋脊,我们无话可说,还算你牛,给你高分。
    
        但要是不行,就乖乖走瓦片吧!
    
        逼着选手必须选择的瓦片,显然有独特的设计,它是一个曲面的设计,两侧朝外躬出,中间凹陷。
    
        这像什么?
    
        妥妥的弧形桥啊!!
    
        这个设计简直就撞到余乐的“枪口”上了!
    
        不滑这个道具,到对不起他的天赋!!
    
        而且这个“弧形桥”的桥面还特别宽,余乐从容的从侧面正方向上桥,轻松将身体倾斜,等待惯性把自己抛离桥面的瞬间来临。
    
        下桥的时候,他还从容地做了一个270°的转体。
    
        落地。
    
        很稳。
    
        零失误!
    
        瓦特?
    
        因为桥面倾斜,和屋脊的限制,选手无法如同挑战其他桥那样横在屋檐上,所以平衡不好掌握?
    
        余乐:抱歉,没觉得。
    
        瓦特?
    
        桥上的瓦形状设计让脚感很不爽?担心丢掉速度?
    
        余乐:还好吧,挺光滑的,而且“哒哒哒”的摩擦感,特别爽好不好?没看我下桥的时候都忍不住旋转一圈吗?爽的都要飞起来了啊!
    
        余乐的选择和表现,让屏幕后面的裁判组眼神都柔和了起来,整体印象分也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原本多少分来着?
    
        30?
    
        还是40?
    
        华国的坡面障碍技巧男选手,一直是这个项目的“灾难户”,过去几年的比赛,要不技巧难度不够,要不就是摔倒和在摔倒的路上。
    
        但是今年,刚刚比赛的那名华国选手,就表现的还不错,难度是低了一点,但全程没有明显的失误,完全达到了这个比赛及格要求。
    
        所以他们给了那名滑雪选手64的有效分。
    
        根据历年的比赛来看,这个分数还是有一定的几率拿到积分。
    
        看见那名选手庆祝自己拿到一个还算满意的分数而跳起来,他们也由衷地高兴啊。
    
        本以为华国的选手只需要期待白一鸣上场就好,却没有想到今年华国真的训练出不少优秀的运动员。
    
        这第二登场的选手,惊喜就更大了。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