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节

2025-08-18 6034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原本还沉浸在喜悦当中的三人,瞬间露出了如出一辙的表情,全都瞪着徐婉宁,大有一副“你再说一句我们就跟你翻脸”的架势。

    陈巧巧柔柔地问道:“婉宁,你是不是有什么顾虑?”

    徐婉宁深吸一口气,问:“你们知道香水的进货价是多少吗?”

    三人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徐婉宁竖起了两根手指头。

    “二十?”

    “不,两块。”

    于是,三人跟着一起沉默。

    好半晌后,谷梦才压着声音问道:“进货价两块钱的香水,你敢卖到三十五一瓶?”

    就连分装出来的三毫升的,都能卖到两块五一瓶了!

    一瓶五十毫升的香水,不得分个十六七瓶出来?

    徐婉宁深吸一口气,有些惴惴不安地问道:“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我卖的太贵了?”

    她当时没想那么多,只觉得友谊商店卖的,从国外来的香水,三十毫升装的都要卖到五六十块钱,她这是国货,比不上外国货,但怎么着也不能差太多吧?

    所以她就定价三十五,没想到,买的人很多。

    多到,看着账本上统计的金额,徐婉宁感觉自己的良心在发痛。

    陈巧巧却道:“三十五一瓶确实贵,但是一瓶可以用很久很久啊。”

    “为了展示扇子,我们拆了一瓶五十毫升的香水,有人来买扇子的时候,我们都会在扇面上喷两下,这样扇子扇出来的风是香的。两百多把扇子卖出去了,那香水还剩下一半儿还多呢。这样算的下,一瓶香水至少能用一年多吧?”

    就算按照一瓶香水用一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来算,一天也才不到一毛钱。

    现在已经不是七十年代了,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能挣钱了,所以一毛钱的购买力远没有那么高。

    徐婉宁当然知道,香水比较耐用,买一瓶可以用上很久。

    但问题是,两块钱的东西,她卖三十五,这就有点过分了。

    这个时候,汤婷幽幽地开口,“我前段时间陪我嫂子去逛街,在开元大道那边看到了一家精品店,出于好奇我进去看了一眼,结果你猜怎么着?一对耳环,竟然卖我十八块钱!那耳环的质量根本没有咱们家的好!”

    她们才卖三块钱一对,五块钱两对好不好!

    而且据徐婉宁所说,耳环这东西的进货价,根本不是按对,而是按斤称,如此一算,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算成本一块钱,那家老板卖到十八块钱的高价,难道良心不会亏吗?

    徐婉宁严重怀疑,汤婷说的,跟她前几天和林安去逛的,是同一家店!

    “你们真的觉得没问题?”

    “开门做生意嘛,肯定是以赚钱为主啊。婉宁你想想,消费者也不是傻的,要是他们真的觉得不值得,只有傻子才会愿意花大价钱买呢。”

    毕竟,他们只是将东西摆在货架上,并且还标明了价格,全程并没有任何诱导性的话,让顾客花钱买单。

    所以,只能说徐婉宁拿出来的东西是真的好,所以顾客才会主动购买。

    “虽然两块钱的成本卖三十五乍一听很贵,但如果婉宁你不是有杨老板这层关系在,根本就弄不到这么好又便宜的货,所以算下来,你的人脉也是很贵的嘛。”

    要不是徐婉宁和杨老板的这层关系在,其他人去羊城进货,绝对不可能以这么低廉的价格买到这么多东西。

    虽然卖的是贵了点,但是开门做生意,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又不是搞慈善?

    被三人开导了一番,徐婉宁心里的愧疚稍微减轻了一些。

    她到底还是没有成为奸商的天赋。

    她拿了三墩子钱,分别放在了汤婷,陈巧巧和谷梦面前。

    “这是你们这个月的提成。”

    “婉宁,你在开玩笑吧?你知道这一捆有多少钱吗?”

    “一千啊。”

    汤婷深吸一口气:“你知道这是一千你还给!”

    就算是提成,也没有这么夸张的吧?

    她爸在灯具厂当厂长,每个月的工资一百出头,再算上各种福利,一年到头也才能挣一千五六。

    她一个月算上工资和提成就有一千多块钱了,赶上两个月,岂不是比她爸挣得还多?

    “没错,是你们的提成,收着吧。”

    三人都知道徐婉宁的性格,她认定的事情不可能轻易改变,更何况在钱上面,徐婉宁向来大方。

    提成给了以后,徐婉宁将剩余的钱装在了铁盒子里,“这个我就拿走了,明天再送过来。”

    “行。”汤婷点头:“对了婉宁,你要再催促一下杨老板,让他再给我们寄点衣服和鞋子过来。”

    除过最赚钱的香水,就属衣服和鞋子的利润最高,卖的最好,要是断货了,一天得损失多少钱呢。

    汤婷现在赚钱已经上瘾了,巴不得天天生意火爆。

    “放心吧,我早就给杨老板打过电话了,估摸着明天或者后天就会送过来。我那儿还有点货,等仓库里的卖完了,你们自己过去拿。”

    忙完这一切,徐婉宁才急匆匆地赶去了学校。

    好在,金老师下午不用上课。

    徐婉宁准备了一个牛皮袋子,将卖草莓的一千八百块钱装了进去,又额外拿了三千两百块钱出来,凑了五千的整数,一并给了金老师。

    精品店赚了钱,她就想多补贴表一点给研究小队。

    但是一下子拿太多的钱出来太扎眼,而且金老师也未必会接受,所以徐婉宁打算循序渐进。

    “婉宁来了。快坐。”

    金老师起身,给徐婉宁倒了一杯水,“今天来的时候,没有拿草莓?”

    第1175章 洗护三件套

    草莓刚上市的时候,徐婉宁没少往学校拿,研究小队的成员,还有许校长以及教导主任,都吃过徐婉宁种的草莓,自然也知道大棚种植一旦成功,会有多吸引人。

    徐婉宁解释道:“第一批草莓已经全部卖完了,第二批的大约还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成熟。等草莓成熟以后,我再送一些过来给老师吃。”

    金老师并不是个贪嘴的,只是话赶话说到那儿了。

    “你今天来,是因为大棚种植又有新成就了吗?”金老师期待地问道:“你又用大棚种出来了什么?”

    徐婉宁有些尴尬。

    她的摊子铺得太大,以至于她事事都想管,却又无法事事都面面俱到。

    养殖场那边,因为距离太远,徐婉宁现在已经彻底当上甩手掌柜了,因为她相信杨开等人完全能将养殖场照看好。

    作为领导,要有统筹和管理员工的能力,这一点,徐婉宁一直贯彻的很好,既然决定采用的人,她就不会去怀疑对方的能力。

    大棚种植也是一样的。

    被挑选出来的,基本上都是种田的好手,所以徐婉宁并不担心。

    只是,因为她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了,所以也没有再研究新的种类。

    不过现在六月底,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也是蔬菜瓜果的品种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再弄大棚,显然不合适。

    “我那儿的大棚目前也就只有草莓,番茄,黄瓜和茄子这四种。不过我打算等到入了秋以后,再种点韭菜和大葱小葱蒜薹这一类的,两三个月的时间,足够它们成熟,刚好过年吃。”

    “不错,你的计划一直都是稳中求胜的。”

    寒暄了几句,徐婉宁就将提早准备好的牛皮纸袋拿了出来。

    看着满满当当的牛皮纸袋,金老师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是不是你新的研究方向?”

    徐婉宁无奈,“不是,这是咱们研究小队的研究资金。”

    “啥?”

    金老师惊呼一声,随后将袋子推给徐婉宁,板着脸说道:“你是学生,哪有老师要学生钱的道理?拿走拿走快拿走!”

    “我是学生没错,但我同时也是咱们研究小队的成员,尽管尚且不是正式的。还是金老师想把我从研究小队踢出来?”

    “这里面的钱,都是我卖草莓和黄瓜番茄茄子挣的。从一开始我就说过了,大棚种植所产出来的果实,卖的钱,我会一分不少地投入到咱们研究小队的研究当中。金老师也不希望我当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吧?”

    金老师当然不希望了,只是,这么多钱,她怎么敢收?

    徐婉宁也知道金老师的顾虑,当即叫上她和研究小队的另外一个老师,一起去了许校长的办公室,顺路还将教导主任叫上了。

    办公室里,许校长听完徐婉宁的话,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问道:“你真的心甘情愿将这笔钱捐给研究小队?”

    徐婉宁用力点头,郑重其事地说道:“没错。从一开始在养殖场种植大棚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这个决定了。挣钱嘛,怎么样都能挣,但是用挣来的钱投资到有意义的事情当中,才是我毕生的追求。”

    “大棚种植一旦成功,就能让百姓们在寒冬腊月也吃上新鲜的蔬菜了。现在杂交水稻已经全面成功了,华国大部分区域的百姓都已经能吃饱饭了,但是菜,尤其是冬天的菜,依旧是一个难题。”

    “我爱人老家是黑省的,黑省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家家户户都有地窖,寒冬腊月来临之前,能在地窖里囤一点大葱,白菜,南瓜红薯土豆之类的,熬过一个冬天不成问题,但是其他地方的百姓呢?”

    “挣钱,是为了让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只有解决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的难题,华国百姓的日子才能真正地好起来。”

    就像徐婉宁一开始说的,人啊,只有吃饱穿暖了,有地方住了,不再为生计发愁了,才能将多余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去,到时候,还怕华国发展不起来吗?

    他们现在做的,在很多人不懂行的人眼中,看似是无意义的小事,但这些小事一旦成功,却能让华国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跟着上升。

    机会就摆在眼前,为什么要拒绝呢?

    可是对于金老师和其他研究小队的老师来说,五千块钱啊,相当于他们七八年的工资了,就这样拿过来,会不会对徐婉宁同学不公平?

    许校长知道徐婉宁的产业不少,这五千块钱于她而言,并不算什么。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过后,许校长说道:“就按照徐婉宁同学所说,这笔钱,就当做研究小队的资金吧。”

    “校长,这……”

    “徐婉宁同学也是研究小队的一员。”

    她不但出了力,还出了钱,将来的研究成果,肯定也要写上她的名字。

    虽然,她只是一名学生,但是她付出的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