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2025-09-21 3203字 0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当年爸妈让他照顾妹妹,可要是他不愿意,能找出一百种方式躲懒。

    说到底,他是真的在用心疼她。

    何瑞雪一出生,他还没结婚就多了个女儿,换尿片洗尿布,摇晃着婴儿床哄她睡觉。

    等她长大一些就让她骑在自己脖子上带着到处转悠,教她辨识野果,教她什么时候山里的花开得最好看,连爸妈都觉得他变勤快了。

    如今的冬宝,也到了快结婚的时候。

    想到这里,他心中渐渐被惆怅占据,刚生出来的一点不爽早消散无踪了。

    他看了眼窗外,对着何瑞雪推心置腹地说,“冬宝,哥也不哄你,我也想过搬到城里来,别的不说,看医生就比村里方便,幸好你嫂子这病能拖,如果真是你说的是急性阑尾炎,她能不能平安从手术里出来都难说。”

    从前他觉得住在村里自在,口粮大部分都是按照人头分,平时工作清闲。

    出工的地方几步路就到,家里有爸妈照顾,简直就是理想生活。

    可这日子越过他就越觉得没滋味。

    要是他和村里其他人祖祖辈辈靠着田地吃饭,能当上会计肯定就心满意足了,好歹是个村官呢。

    但他大哥在城里工作,一家子好几个职工人丁兴旺,二姐是军区医院有名的外科主任。

    如今连小妹都后来居上,飞速当上了干部。

    他在城里和村里来回奔波,见到的世面比周围的人不知强出多少。

    体验过更好的生活,自然会滋生野心,开始对现状挑剔起来。

    从前他刻在本性里的懒惰能让他克服间歇性浮现的雄心壮志。

    至于媳妇生的这场病,则是导火索,引线一旦燃起,便很难被浇灭了。

    尤其是他见到了她只存在于嘴里的的娘家人,潘舒华,当上军官,又娶了市里高官的闺女,一下子就把他这个潘家女婿给比到了泥地里。

    出入有专车接送,饭菜有警卫员安排,信手就能给他们换个单独的病房。

    他们虽然拒绝了他的好意,但任谁都不会怀疑他有这个能力。

    第211章 考量

    何秋生羡慕的不是他的待遇,而是别人需要求爷爷告奶奶才能办到的难事,在他眼里却轻而易举,吩咐下去就能办妥。

    这种举手投足间的自信和底气,是他们这种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很现实,也很无力。

    这几天他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何晓华。

    儿子从小就懂事,手脚勤快,读书成绩也没让他们操过心。

    但他的见识和交际都局限于村里,来日至多在几个伯伯姑姑的安排下在城里找个工作。

    听上去已经很不错了,放在村里算得上光耀门楣。

    可和他同一辈的堂兄堂姐比呢?

    不说比他大很多的何晓团等人,就说何晓峰、何晓云两兄妹。

    在军区长大,未来有父母铺路,成就必定不会低到哪里去。

    他和潘舒华的今日,何尝不是何晓峰跟何晓华的明日?

    等到往后过年,晓华在堂兄面前变得窘迫和寡言时,会不会怨他这个父亲没本事,没有给他创造和堂兄一样的条件?

    应该不会的,何晓华打小就乖得让人心疼,像是投胎来报上辈子的恩。

    有颗糖都要分给他和舒玉吃,孝顺又稳重,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想让这孩子埋没了。

    虽说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成功,是烂泥怎样都扶不上墙。

    但他好歹要先造出一堵墙来,而不是让他只能待在井底的水坑里望着头上的一角天空。

    一念之间,他想了很多,又好似什么都没想。

    “冬宝,你说我要是进城,能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工厂里招会计的话考试简单不?”

    何瑞雪想了想,摇头说,“很难,哥,你想啊,不管在哪里财务部门都是肥缺,不是从上面直接调就是厂里内部安排,很少听说对外招工的。”

    放在后世,私企的财务几乎全由所谓的股东直接安排,全是领导信任的人,部门的领导不是厂长的小叔子就是小舅子。

    何瑞雪的公司倒是经常招会计,但都是为了招人来背锅的,工资高风险也高。

    会计这个行当,从古至今都不好找工作。

    如今还算是好的,偶尔能挤出一两个名额来。

    但何秋生就比较尴尬,人家招新人吧,他的年龄和学历都不占优,招熟练工吧,他又没有在城里上班的资历。

    何瑞雪把情况分析给他听,又问,“三哥,你是怎么想的?”

    “我?能找到工作当然万事大吉,找不到就老实待在村里。

    你嫂子倒是挺支持我的,想求她那个弟弟帮忙,她还说她婶子理亏,肯定会给一笔钱来堵她的嘴,我们正好拿钱买房,到时候全家人都搬到城里来。”

    何秋生牵出一抹苦笑。

    真要这样,那他可就彻头彻尾成了吃软饭的了。

    他虽然不会死守着所谓的尊严拖着家人过苦日子,但心里总归不会太好受。

    “哥,往后你肯定能赚大钱的,我对你有信心。”

    何瑞雪觉得何秋生在做生意的天赋很高,听爸妈说他小时候走街串巷当过货郎,用针头换鸡毛,鸡毛换牙膏皮……

    换到最后,一分钱不花给家里的锅碗瓢盆添置齐全了。

    读书时在班上成立互换小会,总能搜罗到学生们追捧的玩具,还弄出了小人书租借角。